标签印刷的经济性与Gallus RCS 430

25.08.2021

工艺变异性是决定总体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标签生产的总成本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三个因素不能孤立考虑,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复杂性,这种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人们对标签印刷机的可实现质量和成本通常有明确的预期,但考虑到工艺变异性,生产效率在购买决策中往往未得到足够重视。以下示例说明了这一标准对总运营成本的影响程度。

在投资规划中,首先需要对机器将要应用的市场细分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本例分析结果,市场和客户结构主要由以下客户组成:化妆品、葡萄酒及烈酒、药品(非处方药)行业,以及安全印刷业务(如烟草税票等)。由此确定了机器配置的潜在市场细分。需要寻找的机器系统需满足这些市场细分领域的特定要求。此外,还需考虑所有上述市场细分领域均以小批量到大批量生产为主,即订单数量多且涉及多种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

投资决策初期市场细分分析(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模块化设计与可配置性

为了满足确定的广泛需求范围,需要一个可自由配置和扩展的机器系统,该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市场上有多家制造商提供此类机器系统。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以市场上最常用的两种机器类型作为参考。
制造商A的机器——Gallus RCS 430——最大印刷宽度为430毫米(17英寸),最大机器速度为160米/分钟。制造商B的机器最大印刷宽度为410毫米(16英寸),最大机器速度为170米/分钟。

这两台机器均可根据上述市场细分领域的具体需求,单独或组合配置各种印刷单元,包括胶印、柔版印刷、轮转丝网印刷、热转印和冷转印等。每台机器均配备张力控制系统,可适用于化妆品领域厚度达450微米的管状复合材料。

在此示例中,所有胶印印刷单元均可通过柔版印刷单元、丝网印刷单元、模切单元以及热转印单元进行替换。此外,还可使用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单元进行替换。(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两台机器均可额外配备凹版印刷装置,并在对比测试中满足对印刷质量和操作便捷性的要求。它们在印刷准备和套准方面具有高度自动化,并可从工作内存中调取机器设置数据以处理重复订单,同时支持自动清洗系统。

简而言之,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两台机器的配置相当,但在购置成本方面存在差异。机器B的价格比机器A低约20%,因此在考虑上述标准后,购买决策显然应倾向于机器B。

工艺变异性对总运营成本具有决定性影响:Gallus RCS 430 不仅以模块化设计脱颖而出,更以低于 5 分钟的工艺转换时间赢得优势(来源:图片经 Gallus Ferd. Rüesch AG 授权使用)

工艺变异性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化妆品和葡萄酒标签等市场细分领域在标签印刷过程中需要每班次进行大量工艺切换。葡萄酒标签的工艺切换频率尤为频繁,每班次平均需进行4次工艺切换,部分情况甚至可达7次。因此,工艺切换时间在经济性分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在机器A上,可以在机器运行时进行工艺切换,即当前订单不需要的印刷单元可以提前为下一个订单进行准备。
如果在给定的订单结构中需要进行多次工艺转换,即不同印刷工艺的印刷品需要相互替换,那么工艺转换时间的总和将对标签印刷中机器系统的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

关于工艺转换时间本身——这一点在投资决策中常常被低估——两台参考机器存在显著差异。在机器A上,工艺转换时间为5分钟,无需分线,配备全自动设置装置和换料小车;而在机器B上,转换时间则为30分钟。这种差异在工艺转换次数较多的情况下,会显著影响机器系统的经济性。

经济性 通过机器制造商用于成本比较的TCO计算器(总拥有成本/总运营成本计算器),可以确定在给定的订单结构和假设的每班平均4次工艺转换次数下,哪种机器系统在其特定的采购成本下具有最高的经济性。这表明,如果机器系统的工艺转换时间更短,那么机器较高的购置成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收回。例如,如果两台机器的购置价格相差 400,000 欧元,那么在日常运营中通过减少工艺转换时间所 节省的成本 将在两到三年内收回,具体取决于机器是两班还是三班制运行此回收期的前提是设备满负荷运行。

额外优势在于,在机器A上,材料带在工艺切换时无需断开,这意味着进一步节省材料。假设每次工艺切换平均损失12米材料带,每班4次工艺切换,在三班制生产下,每年可节省约7,000欧元。仅此材料节约就显著缩短了机器A的额外成本回收期。

每班次更高的工艺更换次数可缩短机器额外成本的回收期。例如,在三班制生产中,每班次进行五次工艺更换,额外成本可在约1.5年内回收(基于每月20个工作日,机器小时费率为183欧元/小时)。(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工艺转换,即更换印刷机,在机器A上只需不到5分钟即可完成“准备就绪”状态。(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流程切换的工作原理

印刷产品越复杂,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换工艺的频率就越高,因为根据不同工作要求,同一应用可能需要在不同位置使用印刷单元。在美容行业,最常见的工艺更换主要是柔版印刷与丝网印刷之间的转换,反之亦然。此外,胶印单元也常需与柔版印刷、丝网印刷或热箔压花单元进行更换。例如,丝网印刷用于不透明白色、精细文字或白色底色。柔版印刷则用于经济高效地涂布油墨和清漆,以及印刷特殊颜色。

结论

经过更详细的分析,发现机器A和机器B仅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在投资决策中,决定性因素不仅是总投资额和可实现的质量,更是整体性能。

在这一背景下,除了质量因素外,机器系统的工艺变异性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频繁更换工艺的情况下。原因很简单:快速的工艺更换和设置时间对整体运营成本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订单规模的缩小,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因此,对于订单结构频繁变更的客户而言,尽管初始投资较高,但投资于高度自动化、灵活的标签印刷系统(如Gallus RCS 430)仍具有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看似昂贵的机器实际上是更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标签印刷的经济性与Gallus RCS 430

25.08.2021

工艺变异性是决定总体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标签生产的总成本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三个因素不能孤立考虑,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复杂性,这种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人们对标签印刷机的可实现质量和成本通常有明确的预期,但考虑到工艺变异性,生产效率在购买决策中往往未得到足够重视。以下示例说明了这一标准对总运营成本的影响程度。

在投资规划中,首先需要对机器将要应用的市场细分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本例分析结果,市场和客户结构主要由以下客户组成:化妆品、葡萄酒及烈酒、药品(非处方药)行业,以及安全印刷业务(如烟草税票等)。由此确定了机器配置的潜在市场细分。需要寻找的机器系统需满足这些市场细分领域的特定要求。此外,还需考虑所有上述市场细分领域均以小批量到大批量生产为主,即订单数量多且涉及多种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

投资决策初期市场细分分析(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模块化设计与可配置性

为了满足确定的广泛需求范围,需要一个可自由配置和扩展的机器系统,该系统应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市场上有多家制造商提供此类机器系统。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以市场上最常用的两种机器类型作为参考。
制造商A的机器——Gallus RCS 430——最大印刷宽度为430毫米(17英寸),最大机器速度为160米/分钟。制造商B的机器最大印刷宽度为410毫米(16英寸),最大机器速度为170米/分钟。

这两台机器均可根据上述市场细分领域的具体需求,单独或组合配置各种印刷单元,包括胶印、柔版印刷、轮转丝网印刷、热转印和冷转印等。每台机器均配备张力控制系统,可适用于化妆品领域厚度达450微米的管状复合材料。

在此示例中,所有胶印印刷单元均可通过柔版印刷单元、丝网印刷单元、模切单元以及热转印单元进行替换。此外,还可使用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单元进行替换。(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两台机器均可额外配备凹版印刷装置,并在对比测试中满足对印刷质量和操作便捷性的要求。它们在印刷准备和套准方面具有高度自动化,并可从工作内存中调取机器设置数据以处理重复订单,同时支持自动清洗系统。

简而言之,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两台机器的配置相当,但在购置成本方面存在差异。机器B的价格比机器A低约20%,因此在考虑上述标准后,购买决策显然应倾向于机器B。

工艺变异性对总运营成本具有决定性影响:Gallus RCS 430 不仅以模块化设计脱颖而出,更以低于 5 分钟的工艺转换时间赢得优势(来源:图片经 Gallus Ferd. Rüesch AG 授权使用)

工艺变异性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化妆品和葡萄酒标签等市场细分领域在标签印刷过程中需要每班次进行大量工艺切换。葡萄酒标签的工艺切换频率尤为频繁,每班次平均需进行4次工艺切换,部分情况甚至可达7次。因此,工艺切换时间在经济性分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在机器A上,可以在机器运行时进行工艺切换,即当前订单不需要的印刷单元可以提前为下一个订单进行准备。
如果在给定的订单结构中需要进行多次工艺转换,即不同印刷工艺的印刷品需要相互替换,那么工艺转换时间的总和将对标签印刷中机器系统的经济性产生显著影响。

关于工艺转换时间本身——这一点在投资决策中常常被低估——两台参考机器存在显著差异。在机器A上,工艺转换时间为5分钟,无需分线,配备全自动设置装置和换料小车;而在机器B上,转换时间则为30分钟。这种差异在工艺转换次数较多的情况下,会显著影响机器系统的经济性。

经济性 通过机器制造商用于成本比较的TCO计算器(总拥有成本/总运营成本计算器),可以确定在给定的订单结构和假设的每班平均4次工艺转换次数下,哪种机器系统在其特定的采购成本下具有最高的经济性。这表明,如果机器系统的工艺转换时间更短,那么机器较高的购置成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收回。例如,如果两台机器的购置价格相差 400,000 欧元,那么在日常运营中通过减少工艺转换时间所 节省的成本 将在两到三年内收回,具体取决于机器是两班还是三班制运行此回收期的前提是设备满负荷运行。

额外优势在于,在机器A上,材料带在工艺切换时无需断开,这意味着进一步节省材料。假设每次工艺切换平均损失12米材料带,每班4次工艺切换,在三班制生产下,每年可节省约7,000欧元。仅此材料节约就显著缩短了机器A的额外成本回收期。

每班次更高的工艺更换次数可缩短机器额外成本的回收期。例如,在三班制生产中,每班次进行五次工艺更换,额外成本可在约1.5年内回收(基于每月20个工作日,机器小时费率为183欧元/小时)。(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工艺转换,即更换印刷机,在机器A上只需不到5分钟即可完成“准备就绪”状态。(来源:Gallus Ferd. Rüesch AG)

流程切换的工作原理

印刷产品越复杂,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换工艺的频率就越高,因为根据不同工作要求,同一应用可能需要在不同位置使用印刷单元。在美容行业,最常见的工艺更换主要是柔版印刷与丝网印刷之间的转换,反之亦然。此外,胶印单元也常需与柔版印刷、丝网印刷或热箔压花单元进行更换。例如,丝网印刷用于不透明白色、精细文字或白色底色。柔版印刷则用于经济高效地涂布油墨和清漆,以及印刷特殊颜色。

结论

经过更详细的分析,发现机器A和机器B仅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在投资决策中,决定性因素不仅是总投资额和可实现的质量,更是整体性能。

在这一背景下,除了质量因素外,机器系统的工艺变异性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频繁更换工艺的情况下。原因很简单:快速的工艺更换和设置时间对整体运营成本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订单规模的缩小,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因此,对于订单结构频繁变更的客户而言,尽管初始投资较高,但投资于高度自动化、灵活的标签印刷系统(如Gallus RCS 430)仍具有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看似昂贵的机器实际上是更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

*这些字段为必填字段。

索取报价